![](/static/upload/image/20230530/1685428579717170.jpg)
基于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“乡村特色”,聚焦乡村充电的需求特性,充电桩企业如何优化乡村网络设施布局、提升运营服务水平,是摆在他们面前的重要课题。
“从产品角度来看,虽然当下的充电设施能够基本满足乡村地区的使用需求,但仍有一定的改进和优化空间,有针对性地开发适合乡村地区的充电桩产品是非常有必要的。”一位从事充电基础设施相关研究的行业专家告诉记者,乡村地区对充电设施的价格敏感度较高,可以通过采用更经济的材料、优化生产工艺和降低运营维护成本等方式,提升产品性价比。同时,还可以通过采用防水、防尘、防腐蚀等设计和材料,提升充电设施的耐用性和稳定性。此外,根据乡村地区的用电需求和电网负荷的特点,优化充电桩的充电功率,并通过增加电压稳定器、电源适配器等设备,提升充电桩的电网适应性。
“目前,国内充电设施同质化和低价竞争的现象比较严重,在破解这一难题的同时,针对农村地区打造经济实惠的充电桩,也是迫在眉睫的一件事。”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技术部副主任、中国充电联盟主任刘锴认为,从现有充电设施的硬件形态来看,控制电路和功率模块是两大核心部件,二者一旦出现故障,就需要进行专业故障排查,耗时长,维修成本高,长远来看,不利于农村充电网络建设。他表示,在充电桩内部的控制电路上,可采用集成式设计方案,做到模块标准化和即插即用,简化运维服务,减少运维网络成本。另外,集成式设计还可在有效降低铜材使用的同时,显著降低因线缆使用而产生的发热能耗,还可以做到更好的电磁兼容特性,这样的技术方案更适合偏远地区的使用场景。
据了解,针对上述情况,目前已有供应链企业推出相关应用场景的充电设备。如蔚宇电气的可编程充电桩功率控制器技术,采取集成式模块化设计,将上述元器件及单元间原本用导线连接的电气线路,通过PCB版电路制程技术集成到一个电气控制盒中,结合插拔防错设计,可使控制电路做到即插即用和只换不修,大幅降低偏远地区的运维保障难度和成本。
事实上,加强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指完善充电桩的布局,还要关注车辆使用、运营、维护等多个环节。因此,充电桩下乡之路能否一路坦途,车、桩同步发展至关重要。